作者:J、围巾方
11月22日,《爱情神话》导演邵艺辉的新作《好东西》上映了。截至目前,电影累计票房突破2亿,豆瓣评分达9.1,评论人数超过33万。
在这部感受不到任何“男性凝视”的电影里,无论是当过记者的单亲妈妈王铁梅(宋佳饰),上小学的女儿小孩儿(梅婷女儿曾慕梅饰),还是恋爱脑邻居小叶(钟楚曦饰),都拥有无比鲜活立体的女性形象。她们没有苦大仇深,也不再是只为讨好男性才存在的配角,而是以一种温柔、细腻的女性视角,说着不曾在华语电影中听过的辛辣金句:
月经怎么了,这个世界上有一半的人都在流血。
女孩是怎么打鼓的?你怎么打,女孩就怎么打。
这个世界上哪个事不比男的重要?
为什么什么都要搞好呢?就算搞砸会砸到哪里去呢?
......
其中尤其以母女一起说出的那句“我正直勇敢有阅读量,我有什么可怜的?”最令人印象深刻,作为前资深调查记者,书也是塑造王铁梅这个人物时必不可少的道具。邵艺辉导演在播客“没理想编辑部”中提到:“铁梅书架上的书都是我精心筛选的,我都看过一遍而且觉得符合人物才入选。”
于是我们从剧照中找到了那个“让人不出戏的真书架”,并通过放大后模糊的书脊辨认出了其中的66本。这些书籍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典型的当代知识女性形象,她关注女性主体性叙事,投身于对社会与世界的思考,以及在个人专业上的良好艺术品味。
以下是我们按照女性叙事、艺术创作和人文思辨三个类别整理、推介的其中20本书籍,如果想获取完整书单可以划至文末查看。
电影中王铁梅的书柜以及以下20本书在其中的位置。(图/《好东西》)
01
《爱与烦恼》
作者:爱丽丝·沃克(美)
豆瓣评分:8.2
这本书是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非裔女作家爱丽丝·沃克的首部短篇小说集,她用一种质朴、简洁甚至近乎白描的方式讲述了生活在上个世纪的13位黑人女性的故事。与刻板印象中那个时代下盲目、顺从的黑人女性形象不同,小说中的她们反抗家暴,或手拿链锯,或投身写作,以各种方式与遭受到的性别和种族歧视抗争到底。
就像人们评价《好东西》“女人不仅要上桌吃饭,还要吃饱吃好”一样,爱丽丝也在书中写道:“我要坐在迎宾桌旁,大声说出我的烦恼”。
02
《A LITTLE PRINCESS》
作者:弗朗西丝·霍奇森·伯内特(美)
豆瓣评分:9.2
一部拥有童话般开头和结局的灰姑娘式儿童小说。
书中的英国小女孩萨拉·克鲁原本在上流寄宿学校中过着公主般的生活,她高贵典雅并享有特权。却因父亲的离世骤然跌落,成为任人驱使的女佣,干粗活、吃不饱,受尽旁人的辱骂。可是这些都没有击溃萨拉那颗乐观向上的心,饥寒交迫中她依旧坚强而充满希望,她相信:“就算穿着破衣服,我也可以在心里像一个公主”。
03
《新名字的故事》
作者:埃莱娜·费兰特(意)
豆瓣评分:9.2
《新名字的故事》是女作家埃莱娜·费兰特所作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二部,其余三本分别是《我的天才女友》、《离开的,留下的》、《失踪的孩子》。
这部被《大西洋月刊》评为“女性史诗”的文学作品,讲述了两个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那不勒斯贫穷郊区的小女孩——艾琳娜与莉拉的人生故事。她们从6岁起就开始了这一种“视彼此为可敬对手”的友谊,彼此支持,却又不甘落后,直至生命终结。
而《新名字的故事》则描述了埃莱娜和莉拉的青年时代,书中有她们各自经历的爱与失去,困惑和挣扎,还有在当时的女性运动中反抗社会不公的斗志与信念。不止一位读者评论说“这是一本读到一半想弃书,看完又觉得真香的好书”!
04
《始于极限》
作者:上野千鹤子(日)
豆瓣评分:9.0
正如《好东西》电影里问的那个问题:“你看过几本上野千鹤子?”铁梅的书架上就放着一本《始于极限》。这本书耗时一年,记录了两位女性主义先驱——上野千鹤子与铃木凉美(日本社会学家、艺人、作家、前AV女优)的十二次通信。
包括工作、亲密关系、男人、性、婚姻、独立、自由等在内的12个主题,她们明明相差35岁,人生经历完全不同,却通过文字共同进行了一场巨大的自我剖析。上野在其中坦言:“我也走过了充满羞耻和失败的人生”。
05
《依然疯狂》
作者:桑德拉·吉尔伯特(美)/
苏珊·古芭(美)
豆瓣评分:8.1
还记得那本被誉为“20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圣经”的《阁楼上的疯女人》吗?
在它出版40年后,作者吉尔伯特和古芭再度合作,聚焦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女性写作者,讲述了第二波女性主义浪潮(始于1960年代,涵盖领域更广:性、家庭、工作、 生育权、社会上与日常生活里一直存在的以及以及法律上的不平等)的故事。
通过梳理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文学史,作者考察了相关的历史、政治与文化,全面展示了70年来女性追求自由与平等的历程,以及与抗争一同延续至今的厌女文化。
06
《生而为女》
作者:海莉·鲁本霍德(英)
豆瓣评分:8.6
“开膛手杰克”是1888年在伦敦东区以残忍手法杀害至少五名社会底层女性的凶手。100多年来,受害者常以“妓女”之称一笔带过,杀手却反而成了被着力讲述的对象,甚至一度受到人们的追捧。
作者海莉·鲁本霍德通过搜罗大量的历史档案、庭审材料和证人证词,并结合当年的时代背景,还原了5位受害女性丰满而悲苦的一生。书中写道:“她们是女儿、妻子、母亲、姐妹和爱人。”她们之所以被杀害,不是因为不检点和道德有污,而是因为她们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方。
译者小水也认为:“本书的意义不仅在于揭开了历史中不为人知的一页,更在于示范了什么才是真正公正、客观的历史写作。”
07
《侯麦传》
作者:安托万·德·巴克(法)/
诺尔·艾柏(法)
豆瓣评分:8.6
法国新浪潮电影大师埃里克·侯麦生前共拍摄过25部长篇,其中大部分作品都由他亲自编剧、导演和剪辑。他的电影也总是充斥着文学性与哲思,从中听到任何哲学专业名词都不会觉得违和。
与此同时,生活中的侯麦又有着另一个名字——莫里斯·谢赫,他低调、神秘,过着与电影导演完全无关的日子,甚至他的母亲在去世前都以为儿子是一名中学老师。
作者以侯麦留下的140多箱、多达20000份的资料为主要素材,梳理了这位拥有复杂人格的艺术家的一生,撰写了这本几乎是迄今为止内容最详实的侯麦传记。
08
《犀牛》
作者:Eugène Ionesco(法)
豆瓣评分:8.1
荒诞戏剧的国王尤内斯库,他把“人生是荒诞不经的”视为自己创作的底色。
《犀牛》则是他鼎盛时期的超现实戏剧代表作,描绘了人在绝对统治之下,逐渐丧失人格,染上“犀牛病”而变成犀牛的故事。主人公贝兰吉原本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,然而这种异常的突变却让他头脑清醒起来,他一边挣扎,一边反抗,决不随波逐流。
虽然题材是超现实的,内容是荒诞的,但尤内斯库却通过以假乱真的写作手法进行艺术虚构,他认为“不是任何社会制度使我感到荒诞,而是人本身”。
09
“悲观主义三部曲”
《恋爱的犀牛》、《琥珀》、《柔软》
作者:廖一梅(中)
豆瓣评分:8.9、8.1、8.4
这三部剧本包含了作者廖一梅三十余年对爱与生命的思考,从《恋爱的犀牛》到《琥珀》再到《柔软》,她完成了一场悲观主义者对生命与爱情,从炽热向往到怀疑又归于和解的旅程。
其中“爱情圣经”《恋爱的犀牛》是最受人追捧的一部,从1999年首演至今,20多年来长演不衰。吴越、郭涛、郝蕾、段奕宏......一代代的“马路”和“明明”也在书中讲述了他们与这部戏的缘分和互相成就。
10
《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》
作者:翁贝托·埃科(意)
豆瓣评分:8.2
作者翁贝托·埃科是一位哲学家、符号学家、文艺批评家和小说家,有人说他是“二十世纪最后一位百科全书式学者”,也有人称他为“当代达·芬奇”。
《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》是他最私人也最动人的一部小说,创作于2004年,讲述了因意外患上失忆症的古董书商扬波,苦于生命中大段的空白,最终决定回到儿时生活的乡下大宅寻找记忆的故事。
与众不同的是,借由扬波发现的年轻时的旧笔记本、读物和漫画,埃科插入了包含大力水手、匹诺曹等经典形象在内的百余幅插图,并借机发表了对于当时小说、音乐歌词等真实作品的评论。读者也跟着一起穿越回1920年代至1940年代之间,感受到埃科的博学和有趣。
11
《故事写作大师班》
作者:约翰·特鲁比(美)
豆瓣评分:8.4
作者约翰是好莱坞首屈一指的故事写作顾问,先后在迪士尼、索尼、福克斯、BBC及HBO等多家机构担任故事写作顾问和“剧本医师”,“诊断”过的影视剧本超过1800部。
本书是他30年故事创作与教学经验的精华,从经典作品《教父》、《肖申克的救赎》和故事大师狄更斯、马克·吐温等入手,深入浅出,重识经典。这一套完整的写作技法,用22步带领读者进化,写出引人入胜的好故事。
12
《史塔克的世界》
作者:威廉·史塔克(美)/
珍妮·史塔克(美)
豆瓣评分:8.3
威廉是赞誉无数的插画家,在《纽约客》绘图70多年,为其塑造了标志性的艺术精髓。61岁,别人或许选择退休,而他开始进入童书领域。他的观察来自日常生活,独特、古怪、自由、极富创造力。
本书就收录了威廉·史塔克从未公开发表的450多幅插画珍品,以“绅士与淑女”“狗狗”“猫咪”“傻瓜与小丑”等为主题,展现他对生活的热情、顽皮、悲观与困惑。
13
《我身在历史何处》
作者:埃米尔·库斯图里卡(塞尔维亚)
豆瓣评分:8.6
作者埃米尔是两度获得金棕榈奖的前南斯拉夫电影导演。1954年出生于萨拉热窝,他的人生和他的电影一样激烈、丰富、不羁。
在这部回忆录里,他将个人经历与昔日祖国的历史交织叙述,展现出那个消失的国度,回望那场摧毁祖国的战争。他在电影创作中的成就、人生的友谊穿插于历史之中,真诚而有诗意地向我们讲述他的一切。
14
《列奥纳多·达·芬奇传》
作者:沃尔特·艾萨克森(美)
豆瓣评分:8.9
本书以达·芬奇7200页的笔记为起点,像好莱坞电影一般讲述他那另类而有趣的一生。
达·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,是影响了世界500多年的“网红”。对于解剖学、化石、鸟类、心脏、飞行器、光学、植物学、地质学、水流以及武器领域,他总是充满顽皮和执着的热情,孜孜不倦地进行着创新研究。
他的人生提醒我们要吸收知识,更要去质疑,要充满想象力,敢于不同凡“想”,无所谓是不是被看做时代的另类,要守护自己的好奇心与想象力。
15
《设计的意义》
作者:保罗·兰德(美)
豆瓣评分:8.4
保罗·兰德被誉为“平面设计界的毕加索”,是20世纪杰出的平面设计师、思想家和设计教育家。
本书中,保罗以自己的平面设计作品和他所欣赏的艺术家作品为例,分享自己的观点,重新审视生活中的一切设计,从发现身边的普通食物开始,思考如何带来美学的享受。
书中语言风趣,完整阐述了优秀设计作品的创作过程,抨击对流行和时髦的盲目追求,为设计者们带来启发。
16
《哲学的故事》
作者:威尔·杜兰特(美)
豆瓣评分:8.8
这本经典的哲学入门读物,自1926年出版后,第一年就连续再版22次,被译成18种语言,掀起了全球的哲学热潮。
杜兰特以娓娓动听的叙述讲述了苏格拉底服毒、柏拉图逃亡、亚里士多德被流放等哲学家们的故事,奇妙有趣。他生动幽默的笔触,将深奥晦涩的哲学从远离日常生活的象牙塔中解放出来,重新带入普通人的生活。
对热爱哲学却又畏惧其艰深精髓的读者们来说,能够在此书中以最短的时间和最有趣的方式读懂漫长的哲学发展,与哲学来一场亲切的交流。
17
《艺术哲学》
作者:丹纳(法)
豆瓣评分:8.9
一本艺术史通论,一部有关艺术、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,更是带领人们畅游艺术天地的导游书。
作者丹纳是观点犀利,视角独特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。在巴黎美术学校授课时,他结合美学理论、欧洲艺术史,为学生讲解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,通俗易懂、深入浅出,其讲稿最终为本书奠定了内容基础。
《艺术哲学》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理论文章,没有枯燥沉闷的语句,而是条理分明,充满了艺术的热情、丰富的色彩和形象的描述。不管是艺术专业人士,还是业余爱好者都能够从中领会艺术的精髓。
18
《论自由》
作者:约翰·穆勒(英)
豆瓣评分:9.3
无论是政治哲学还是人文思辨领域,这本书都是划时代的思想巨著,作者穆勒也因此被尊称为“自由主义之圣”。
虽然《论自由》的篇幅不长,但其中的论述不断深化了启蒙运动以来,关于个人自由、政治自由的思想理论。穆勒阐明了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:个人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范围内,就应该拥有完全的思想自由、言论自由和个性自由(行动自由)。
虽然是一本哲学著作,但从穆勒阐释自由主义原理时的清晰逻辑和对自由自始至终的辩护,都可以感受到他对这一观点的笃信以及高昂的情绪。
19
《爱的终结:消极关系的社会学》
作者:伊娃·易洛思(法)
豆瓣评分:8.7
伊娃曾被德国《时代周刊》称为“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12位思想家之一”,她的著作十分丰富,被翻译为至少18种语言。
为了回答“为什么我们不爱了”这个问题,伊娃从社会学、心理学、哲学等多领域出发,在大量文学作品、社交软件、影视、访谈和咨询中获取大量真实案例。她发现,在这个人人追求独立自由的社会里,选择的增加却并没有为两性关系带来愉悦。
这其实是一本非常“当下”的书,和《好东西》这部电影一样,呈现并探讨了人们的情感关系,借由对“不爱”的研究告诉大家如何去爱。
20
《我们内心的冲突》
作者:卡伦·霍妮(美)
豆瓣评分:9.0
在这个被焦虑充斥的时代,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与自己“理想形象”背道而驰的内心冲突。霍妮相信人一直保有“想成为更好的人”的愿望,学会处理产生内心冲突的源头,才能真正解决。
当下的我们通过不同的防御策略来将冲突的责任转移,或是迎合他人,或是对抗和远离。但这些策略都治标不治本,反而让我们深感恐惧和焦虑,越来越糟糕。
霍妮在书中指出了我们遇到的问题,并试图一步步教会我们如何重新收获完整的内心,重建人生自信,通过自助获得自由、勇敢、健康的生活。
我们从书柜上找到的另外44本书籍是: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